我国人口死亡风险异质与混合模型研究
发布时间:2023-12-04浏览量:在人口随机死亡率的建模方法中,对于人口死亡风险异质性的研究尚属相对稀缺。特别是在涉及不同地区、不同性别的多个人口群体死亡率建模时,忽视死亡风险异质性问题可能带来严重影响。然而,当前研究并未将风险异质性假设扩展到多人口死亡率建模中。
我院王晓军教授团队开展了针对性研究,并在统计学顶级学术期刊《统计研究》上发表了题为《我国人口死亡风险异质与混合模型研究》的论文。该研究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:首先,从死亡人数服从泊松分布的假设出发,检验我国人口死亡风险的异质性,为建立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提供实证依据。其次,针对分年龄、分性别死亡数据的异质性问题,采用泊松参数服从伽马分布的混合泊松假设,建立了两性别人口死亡率联合预测的混合泊松公因子模型,并提出了新模型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迭代算法。第三,通过放宽死亡率模型中相关人口群体死亡率比值固定的假设,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对时间效应因子进行建模预测,以适应外部事件对人口死亡模式的影响。
研究结论包括:首先,我国不同年龄、不同性别的人口死亡风险存在显著异质性,如果使用死亡人数服从泊松分布的随机死亡率模型,可能导致模型不准确。其次,相较于传统泊松分布假设下的死亡率模型,混合泊松公因子模型能更好地刻画人口死亡风险异质性特征,提升两性别人口死亡率联合预测模型的拟合度。第三,通过稳健性检验,发现不同样本分组下的混合泊松公因子模型效果优于传统模型,并且随着样本量的增加,模型间的预测效果差异逐渐减小。因此,在我国年龄别死亡率数据累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,采用合理的死亡人口分布假设尤为重要。
此外,从长期预测效果看,混合泊松公因子模型能够得出相对较低的死亡率预测结果,避免了传统模型低估人口死亡率改善程度的问题,降低了死亡率预测的模型风险。同时,死亡率性别比变动趋势也与人口生物规律相符。最后,针对风险导向的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体系,保险公司采用混合泊松公因子死亡率模型进行负债评估更为稳健,能更全面地评估男性人口保单业务带来的长寿风险。
该研究对于养老金计划和保险公司应对长寿风险提供了科学支持。
更多文章
- Green’S Matching: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Parameter Estimation in Complex Dynamic Systems
- A Semiparametric Gaussian Mixture Model for Chest CT-based 3D Blood Vessel Reconstruction
-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Calibration of Numerical Model Outputs Using Hierarchical Dynamic Models
- Subsampling Spectral Clustering for Stochastic Block Models in Large-Scale Networks